打造第二大脑
# Intro
# 第二大脑的能力/优点
- 推动抽象思维具象化
- 促进不同思想间的融会贯通
- 辅助长期决策规划
- 形成鲜明而独到的特点
# 笔记应用的要求
- 形式要求: 可以记录包括绘画、涂鸦、摘录、随想、照片或便签.
- 便捷性和流畅性
# 构建第二大脑的方法: CODE 法则
- Capture
- Organize
- Distill
- Express
# 态度
第二大脑的目的: 瞬时调取需要的信息
- 将第二大脑想象成世界上最好的私人助理
- 将未来的自己想象成赶时间又挑剔的人
- 如何记录才能帮到今后的自己? 易查而易理解
- 试着将重点从「获取优质内容」转移到「帮助自己生产优质内容」
# 注意
- 警惕数字囤积, 大而全的信息和社交媒体有相似的害处
- 摘录 10% 以内
# Capture
- 仅记录震撼人心的重磅信息
- 你的直觉会告诉你, 什么信息是新奇而引起了你的注意的
-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附属, 会更加容易记忆 ( Generation effect)
# 信息抓取标准
- 有启发性
- 有用
- 有个性
- 未知(警惕 Confirmation bias)
- 让你为之共鸣
# 十二个兴趣问题法
记录下你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抓取笔记时用这些问题测试, 看是否能对这些问题有所帮助
# Organize
- 复杂的分类会使人望而却步
- 当身处开放空间时, 思维格局会被明显打开(the Cathedral Effect) -> 给你的第二大脑留出足够空间
- 信息应当有利于推进项目, 否则便是有害的
# 第二大脑应用的特性
- 创建和维护容易
- 便携
- 稳定性强
- 易于查找和分享
# 文件组织法: PARA
- Project: 正在进行的项目
- Area: 致力深耕的领域
- Resources: 有潜在价值的信息
- Archive: 已结束使用的休眠信息
# Distill
distill: 深挖某一素材并精简, 对信息资源进行审视、改良和创新
先予后取: 用自己的观点丰富细节, 再简练
# 信息的「可见性」
- 可见性: 目标内容在某个文档, 数据库或其他文件系统中的易搜寻度,
- 笔记越详实, 重温的成本就越大
# 渐进式归纳法
- 抓取的笔记 -> 加粗文本 -> 高亮文本 -> 纲要
- 关键在于断舍离, 每一层比前面更为重要
- 纲要: 太长不看版
# 误区
- 重点过多
- 缺乏明确目标
- 晦涩难读
# Express
专注力是脑力工作者最宝贵的资源, 第二大脑应该致力于解放而非消耗更多的专注力.
第二大脑是为下一次项目积累积木
- 干货笔记
- 落选素材
- 过程性文件
- 最终成果
- 他山之石
# Appendice
# 哪些工种可能在可见的未来被自动化机器所取代
普林斯顿大学
该研究认为, 能够在自动化的浪潮中独善其深的, 并非大多数人所预测的高精尖的技术岗位或者是需要长期培训的熟练工种, 而是与传播信息和解读信息相关的工作. ——《打造第二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