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earch IconIcon to open search

自卑与超越

Last updated Aug 11, 2023

#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之父, 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 20 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

原名是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早年还有译本叫《超越自卑》(且此版本翻译不行)

这本书与前面几本听的不同, 这是一本相对专业的书籍.

两个版本, 樊登说人大社的学术味比较浓, 另一个版本比较通俗(并不知道说的是哪个), 网上比较推荐杨蔚译本(流畅可读性强, 但有所失真)和马晓娜译本(平实但忠于原文)

# 核心思想

  • 自卑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每个人心理或多或少有自卑情节.
  • 自卑感并不是不好的, 有了自卑感我们才会不断进步和超越, 因此不须觉得丢脸或内疚.
  • 错误的超越自卑的方式:
    • 不择手段比别人强/有钱/有地位, 才有安全感
    • 报复别人一获得优越感, 比如欺负, 控制, 暴力犯罪
  • 正确的超越自卑的方式:
    • 把自己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建立联系

# 人活在世界上有三种联结是无法避免的

  • 自然环境的限制 -> 职业问题
  • 与人合作的限制 -> 人际关系问题
  • 基因延续的限制 -> 两性关系问题

# 三种儿童容易出现问题, 难以超越自卑

  • 有器官缺陷的儿童 -> 如果没有人教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 可能会变得偏执
  • 过度被溺爱的儿童 -> 以自我为中心, 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法律, 无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长大后会觉得所有人都跟自己对着干(“你们不应该这么对我, 你背叛我, 你为什么跟我过不去”)
  • 被忽视的儿童 -> 不知道爱与合作为何物, 会觉得跟他人的关系是要靠斗争得来的(“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 这是你们逼我的”)

# 最早年间的记忆会影响以后的人格

也就是, 你能记得的自己人生中最早的画面, 其中的问题很可能是以后的人生中感到缺乏的东西, 其中的美德也会在后来被延续

比如:

  • 记得从摇篮里摔下来 -> 严重的焦虑和恐惧
  • 记得母亲让自己摇妹妹的摇篮 -> 比较好的合作精神

# 掩饰自卑不敢直面的表现

  • 退让/躲避 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并放之任之, 离开让自己自卑的环境, 专注于避开失败而不是努力成功
  • 捣乱/说风凉话, 声称自己看不上, 甚至人为制造难度让别人显得也做得不好, 通常也是因为自己无法参与到关系或合作中

但你其实不应该去怪他们, 因为这是他们童年时候受过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