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三公九卿
# 三公
- 三公: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
- 丞相又改称过相国,有时分设左右丞相,金印紫绶(萧何绿绶更高)
- 汉朝太尉不常设,汉初年到武帝60年间,只有5位太尉:卢绾,周勃,灌婴,周亚夫,田蚡。金印紫绶
- 武帝大司马为加官,加在将军上
- 御史大夫,银印青绶,位上卿,但实际上会被人们称为三公,副官有两丞,御史中丞和御史丞。
- 将军比公者四: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杂号将军
- 印的质料有金、银、铜、玉等。
- 太师,太傅,太保位三公上,,金印银绶,实是虚职
# 九卿
西汉九卿是一个统称,可能不只九个人,也可能不只九个官。
东汉后汉书中,有些官会明确卿几人。九卿在东汉是执金吾前面九人。
- 太常:原称奉常,景帝时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每年的祭祀活动很庞大,相关人员上十万,耗费众多。多次有上书减少宗庙消耗。 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京
- 光禄勋: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前殿宫内总管)。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
- 大夫掌论议(顾问官员):太中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谏大夫
- 郎掌门户(皇帝的随从):议郎,中郎(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侍郎
- 谒者治礼(司仪工作)
- 期门掌执兵送从,后改称虎贲,置中郎将
- 羽林置中郎将。羽林和期门是皇帝的卫队
- 卫尉:景帝时更名中大夫令,又改回。卫戍部队。与光禄勋同样负责宫门警戒,但更外围。 不只一个。
- 太仆:掌舆马(宫中车马和军马)。有时也驾车。第一任夏侯婴,滕公。
- 廷尉:掌刑辟,又称大理。最高司法官员。
- 大鸿胪:原称典客,改大行令,又改大鸿胪,王莽改典乐。掌归义蛮夷(的接待)(原本由典属国负责,后来典属国归并大鸿胪。也负责进京地方官的接待和外交接待。
- 宗正:又称宗伯,掌亲属。管理皇室和外戚,由皇族担任,西汉时多是楚元王后代。
- 大司农:治粟内史,改大农令,后改大司农,掌谷货,财政官员。
-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皇帝的财政官和大管家。又叫小府。下有六丞(一般只有一丞)。
- 执金吾(通御音御):又称中尉,掌徼循京师。负责京城治安,还是皇帝的仪仗队。
# 内朝/中朝
- 皇帝身边的一群人,有的是顾问,有的是掌实权的。
# 加官
- 加在别的官衔之上的,不能单独存在的官职。
- 西汉有:大司马,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等。内朝官大多有加官。